全球癌症新聞

世衛組織: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預防

本文轉自科技日報

2020年4月15日-21日是第26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。據統計,中國腫瘤發病居前五位的依次為肺癌、胃癌、結直腸癌、肝癌和乳癌。「肺癌、乳癌分別居中國男性、女性腫瘤發病首位。」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放射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、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院長王平教授表示,分析這些高發癌的誘因,大多與我們的生活環境、生活方式有關。世界衞生組織提出,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預防。

高發癌大多與生活方式和環境有關

據2019年中國家癌症中心公佈的數據顯示,2015年惡性腫瘤發病約392.9萬人,死亡約233.8萬人。近10多年來,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.9%的增幅,死亡率每年保持2.5%的增幅,與歷史數據相比,癌症負擔呈持續上升態勢。中國腫瘤發病居前五位的依次為肺癌、胃癌、結直腸癌、肝癌和乳癌。

「目前我國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是40%,比10年前上升了10%,但是跟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有差距。」王平教授表示,「分析高發癌症的誘因,大多與生活方式和環境有關。很多人習以為常的久坐、高脂飲食、熬夜等不良的生活方式,正在’偷走’我們的健康。 」

王平教授介紹,比如肺癌,吸煙或被動吸煙都是造成肺癌的最重要原因。長期吸煙者比不吸煙者的肺癌發病率增加10-20倍。開始吸煙的年齡越小,患肺癌的概率越高。特別是「三個20」人群,即吸煙20年以上的人群、20歲以下就開始吸煙的人群、每天吸煙20支以上的人群,都是肺癌的高危人群,除了需要儘早戒煙外,還應該定期給肺部做腫瘤篩查。

再如大腸癌,已成為我國高發癌種。在天津,該病發病率僅次於肺和支氣管癌。隨着外賣文化盛行,人們的食譜中普遍存在「三高一低」的問題,即高脂肪、高蛋白、高熱量和低纖維素。高脂飲食不斷增加,蔬菜水果攝入較少,缺乏有助於消化和分解脂肪的膳食纖維,特別是需要久坐、缺乏運動的年輕白領,更容易發生腸道蠕動減緩,刺激腸壁引起排便紊亂,使毒素在腸道內延長滯留時間,對腸道造成更重的負擔,也增加了致癌物與腸道接觸的機會,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。

世界衞生組織上海癌症研究合作中心的統計顯示:近年來,每100對死亡的夫妻中,有5對同時患有癌症。其中胃腸癌、肺癌、肝癌等癌症最可能發展為「夫妻癌」。夫妻之間或者一家人在相同的生活環境中,長期保持着一種相同的膳食結構或生活習慣,導致癌症也會「夫唱婦隨」。

「一方水土,養一方腫瘤」,此話不全是開玩笑,癌症也有地域性。比如,全世界約八成鼻咽癌發生於我國,主要集中在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湖南、江西等中南五省。研究信息表明:我國南方人偏愛的醃魚食品是鼻咽癌的誘因之一。

通過三級預防遠離「腫瘤君」

其實癌症是可以預防的。世界衞生組織提出: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預防;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;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、減輕痛苦、改善生活質量。王平教授表示,我們可以通過三級預防來進行癌症的防控,一級預防是病因預防,減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損害;二級預防是早期發現,早期診斷,早期治療;三級預防是改善生活質量,延長生存時間。

在日常生活中,預防腫瘤的發生,光改變生活方式和環境還遠遠不夠,很多人還需要改變觀念上的誤區。

癌症是由於自身細胞基因發生變化而產生的,是不傳染的。「但一些與癌症發生密切相關的細菌、病毒是會傳染的。」王平教授介紹,比如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相關,人乳頭狀病毒、肝炎病毒、EB病毒等與宮頸癌、肝癌、淋巴瘤等惡性腫瘤息息相關。

因此,通過保持個人衞生和健康生活方式、接種疫苗(如肝炎病毒疫苗、人乳頭狀病毒疫苗)可以避免感染相關的細菌和病毒,從而預防癌症的發生。

腫瘤也並非難以早期發現,究其原因,還是腫瘤篩查觀念沒有深入人心。雖然隨着健康意識的提高,大家開始重視每年的體檢,但還是有很多人將普通體檢混同為防癌篩查。

王平教授介紹,防癌篩查一般要包括甲狀腺癌、乳癌、肺癌、前列腺癌等一些常見、高發的癌症項目,只要能夠早期發現規範治療,肺癌、乳癌、食管癌等癌種的5年生存率都能達到90%左右。同時他也建議大家關注身體出現的癌症危險信號,出現以下症狀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治:

1、身體淺表部位出現的異常腫塊。

2、體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內色澤加深或迅速增大。

3、身體出現的異常感覺:哽咽感、疼痛等。

4、皮膚或黏膜經久不癒的潰瘍。

5、持續性消化不良和食慾減退。

6、大便習慣及性狀改變或帶血。

7、持久性聲音嘶啞,乾咳,痰中帶血。

8、聽力異常,鼻血,頭痛。

9、陰道異常出血,特別是接觸性出血。

10、無痛性血尿,排尿不暢。

11、不明原因的發熱、乏力、進行性體重減輕。